Smile 笑容

Google是如何运做的?

所有人都知道Google有多酷,但外界并不清楚,它为什么能像永动机一样持续创新。

Google是如何运做的?

陆陆续续的,一些关于它的奇特管理方式流传到外界:所有新雇员能得到100美元装修自己的小格子;所有员工有20%的私人时间,做自己想做的创新;比如公司里有一张ideas mailing list,所有人都可以提供建议,或者用脚投票……这都只是增加了我们对它的好奇。

最近一期Forbes有篇文章,叫Google thinks small,算是Google神话的最新诠释。文章不长,但很精彩,做些summary罢。

文章开头就说,Google的CEO Eric Schmidt在2001年进入这公司的时候就发现,这里所有人都厌恶官僚制,喜欢把事儿放桌面上讨论明白:关于一个决策,所有人都会有备而来,在会上舌灿兰花。而当决策做出,没有人会更多废话。

而且,这里的官方语言不是“我想……”,而是“数据说明……”。与我们熟知的多数商业大亨不同,Google的决策者们不相信本能,他们不会像George Soros一样在做出错误投资决策时后背疼,也不会像Alan Greenspan对自己的宏观调控策略不自信时胃酸。他们只相信数字:因为Google的产品都可以即时检测用户反应,所以也可以立即决定一条产品线的命运。一个项目有10%的认同,OK;有20%的认同,NB。失败的小组则立即解散,所有人进入其他小组。

创意-成果(ideas-and-data),这就是Google的生存法则。

这确保了公司的灵活性。Google同时进行着上百个项目,每个项目都只有极少人参与,比如Google旗下的交友网站Orkut只有3名全职员工,页面改版活科学调研则调用不过6个人,即使与Comcast合作收购AOL这样的大事件,也只有极少人参与。通常一个软件在6周内就能完成测试版。

同时它提高了经理层的效率。我们通常所知道的管理常识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应该管7个人,在Google,经理们可以管20人甚至40人,难怪李开复要招50名关门弟子。当然,经理们并不具备太多特权,除了极少人享用个人办公室,连李开复也要与另外两个人共用小格子。

每周初,所有Google员工都要写下5行文字,记录下自己上周都做了什么,贴到内部论坛上。在这家公司里,不要轻易说哪个想法太傻,或者太大,相反Google愿意刺激员工思考,比如让大家畅想在太空建一200英里高的电梯。

毫无疑问,确保这一切顺利运转的基础是:招聘最聪明的员工。其考题变态,比如:在常数e里找出第一个10位的质数(find the first ten-digit prime number in the mathematical constant called 'e')。通常一个人要经过8轮面试,那些表现出缺乏团队合作能力的人会剔除。

另外一篇文章:

周末同学聚会,席间聊到GOOGLE,一位供职于世界排名第一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同学说,他们刚给GOOGLE做完审计和验资,GOOGLE中国OFFICE开张在即,然后作为著名的“加班大师”,他一脸羡慕地对我们说,据说GOOGLE每天都有20%的工作时间是自由支配的,想干吗干吗——“一周只要工作32小时,相当于一年多了52天带薪假期啊!”——他说这话的时候,在场除了几个还在学校里逍遥快活的同学,大家的眼睛都在放光,那表情,就差流口水了。

我就问他,你呆在办公室里的时候,不好好干活上网聊天和瞎逛的时间有多少,他想了想,回答道,大约两三个小时吧。我说,GOOGLE每天的自由时间可只有一个半小时呢,他回答,那当然不一样,这一个半小时,可以早上睡懒觉,可以下午早下班。

但这对企业来说,不都是一样的吗?

——当然,这句话我没说出口——这种私营业主的思路,肯定是要遭海扁的。

IDC的报告称,美国每位员工平均每周要在工作时间中消耗5.9小时“垃圾时间”,上网处理私人业务,造成经济损失数以千亿计——那是不是就是说,互联网是办公室的大敌呢?

在那之后,我又在MSN上问了不少朋友,得到了一个相当有趣的答案——凡是坐办公室的,上班时间中至少有两三个小时是泡网的“垃圾时间”,甚至于,一天八小时大半都在网上聊天、闲逛、打游戏;而那些因为行业性质不用坐班的,在办公室里的时间倒多半是在认认真真工作;一位上班漫不经心的朋友,每天却要花上三四个小时来经营他的BLOG,办得有声有色——在家比在单位更投入,业余比专职更投入,事实就是如此。

我不禁在想,无数人的人生,除了睡眠之外,多半都花在了“工作时间”上,度过大块令人厌烦的“工作时间”,正是为了那一小部分令人快乐的“业余时间”,而最令人尴尬的是,那大块的“工作时间”中,又有相当一部分被挥霍掉了,没产生任何价值——这种人生,实在是糟糕透了。

GOOGLE的伟大,我看还不仅在于“INDEX THE WORLD”,甚至在工作制度上,都有聪明绝顶的举措。这20%的“自由时间”,正是将我们人生中的“垃圾时间”划归“有价值的时间”的尝试,是为公司和员工一起摆脱尴尬状态所作的努力,有了这20%的自由,剩下的80%时间也变得不那么令人厌烦,甚至令人愉快,毫无疑问,也更有效率。有了GOOGLE这样的公司,“工作时间”与“业余时间”完全平衡的工作状态这样的乌托邦才不会变得遥不可及。

这样看来,工作的敌人,其实不是宽带线路,而是“制度”,是“制度”造就了网络与工作的敌对态势。那些租用黄金地段写字楼的公司老板们在付出大笔租金的时候为什么不想想,“即使你不能让员工工作,至少可以阻止他们找乐子”——这种办公室哲学,是不是应该扔进垃圾桶了?

有个段子,也是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中发生的,有一天,老板发现大家都不好好干活,都在用MSN聊天,于是他决定封死MSN,作为安慰性手段,他装模作样地在办公室走廊上贴了个布告栏,上面写着“如果你们有什么需要,请告诉我”,结果第二天就有员工在下面写:“我们需要MSN!”

转自 http://mt.bookiesky.com/archives/vagabond/2005/10/googleececioeeo.html